首页 > 以案说法 > 知产干货分享 > 正文
推荐律师
  • 擅长领域:专利侵权、专利无效、著作权侵权...
  • 擅长领域:专利维权、商标纠纷、不正当竞争...
  • 擅长领域:商标纠纷,域名注册,著作权侵权
  • 擅长领域:专利纠纷、专利布局、商标检索
  • 电商卖家速查:平台知识产权侵权认定与风险防控指南
    2025/9/26 13:12:04

    随着电商行业快速发展,知识产权侵权问题愈发常见 —— 小到盗用店铺图片,大到销售仿冒商品,不仅可能导致商品下架、店铺处罚,还可能引发法律纠纷。对电商卖家而言,读懂侵权认定规则,既是 “避坑指南”,也是维权依据。本文梳理核心要点,帮卖家高效掌握关键知识。

    一、三类高频侵权行为,卖家需重点警惕


    电商场景中,侵权主要集中在商标权、著作权、专利权三大领域,具体表现清晰可辨:


    商标权侵权:最易踩的 “红线”。比如未经授权,在商品标题、主图用知名品牌标识(如某运动品牌、某奢侈品品牌),或销售印该标识的仿冒服饰、包包,即便标 “同款”“平替”,也可能违规;甚至用近似标识(如 “某奈尔” 仿 “某奈儿”),也可能因 “混淆消费者” 构成侵权。


    著作权侵权:易忽视的 “陷阱”。直接复制其他店铺的原创商品图(如服装实拍图、美妆试色图)、详情页文案,或盗用他人推广短视频,都侵犯 “复制权”“信息网络传播权”;销售未授权的盗版书籍、软件,同样属于侵权。


    专利权侵权:设计类商品高风险。模仿某品牌外观设计(如某家居品牌的折叠晾衣架、某家电品牌的迷你榨汁机),若该设计已获外观专利或实用新型专利,未经许可销售就可能侵权,这类侵权隐蔽性强,需提前核查专利信息。


    二、认定侵权的四个关键要素,缺一不可


    平台判定侵权并非只看 “相似”,需同时满足四要素:


    侵权行为存在:前提是 “未经授权”。比如卖家销售的商品,经品牌方鉴定为仿冒;或盗用的图片,著作权人能证明是原创,且卖家拿不出授权文件(如品牌经销授权书),才算满足这一条件。


    主观有过错:分 “故意” 和 “过失”。故意即明知侵权仍做,比如低价进明显仿冒的商品销售;过失则是该核实却未核实,比如从非正规渠道进货,没要授权证明就上架,两种情况都需担责,故意侵权处罚更重(如永久封号)。


    造成损害后果:需给权利人带来实际影响,比如权利人因侵权商品分流导致销量下降,或因仿冒品质量差影响品牌声誉。平台认定时,权利人只需提供初步证据(如销量下滑数据、消费者投诉)即可。


    存在因果关系:损害需由侵权直接导致。比如权利人销量下降是因为消费者买了侵权商品,而非自身运营问题;若因市场竞争下滑,则不构成侵权。


    三、五步认定流程,卖家要清楚应对节点


    平台处理侵权投诉有标准化流程,卖家需盯紧关键环节:


    投诉:权利人提交材料(身份证明、权利证明如商标证 / 专利证、侵权链接 / 截图),材料齐全才会被受理。


    受理:平台 3-5 天审核材料,合格就受理,同时通知卖家,给 3-7 天答辩期。


    调查取证:平台会查侵权商品与权利人权利的相似度,还会要求卖家提交抗辩证据(如授权书、进货凭证)。


    认定:结合证据和《商标法》《著作权法》等,判定是否侵权 —— 卖家拿不出有效授权,且商品高度相似,通常认定侵权。


    处理:侵权成立则下架商品、扣积分,严重者冻结账户;不成立则驳回投诉,恢复商品展示。


    四、应对投诉与预防侵权,实操方法很重要


    应对投诉三步走:


    先配合调查:收到通知及时回应,按要求提交材料,别逾期;


    无侵权就举证:拿合法进货凭证(合同、发票)、品牌授权书、原创素材(如图片原始文件)证明清白;


    若侵权速整改:立即下架商品,排查店铺其他商品,避免再犯。


    预防侵权四要点:


    强化意识:学基础知识产权知识,知道哪些行为不能做;


    规范进货:选正规供应商,索要授权证明和合格证明,留存凭证;


    坚持原创:商品图自己拍、文案自己写,用素材走正规授权(如买正版图片库会员);


    定期自查:每周检查店铺商品、图片、文案,及时处理疑似风险。


    结语



    对电商卖家来说,知识产权合规是长久经营的基础。掌握以上要点,既能减少侵权风险,也能在权益受损时高效维权。若有不懂的问题,欢迎评论区留言互动;若创业初期需品牌保护(如商标注册、专利申请),可后台私信咨询我们,高效完成布局,助力店铺稳健发展。